养老金是福利还是劳动成果?我的答案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样-新加坡退休金多少

频道:新闻热点 日期: 浏览:0

我不是一个喜欢抬杠的人,但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偏偏喜欢较真。

前几天写过一篇关于公职人员视同缴费的文章,《再谈养老制度是否合理?秀才跟“兵”讲道理也会变成“兵”》,展现量阅读量都不少,发文后可能是被平台限制,第一天一条评论都没有,包括我自己也发不了,所以没怎么关注评论区。

今天无意间打开评论区一看,发现有这么一条:

我的文章评论截图

我不知道这位朋友是如何认定养老金是福利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在上世纪90年代,如果你现在还这么认为,那就不知道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了。

今天,我们只讨论基本养老保险,投资型和商业型养老保险暂不涉及。

先来说说世界主流的三种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种模式, “储蓄型养老”,强调自我保障,执行这种模式的国家很少,最典型的是新加坡,之前我的文章里提到过。

第二种模式, “收入挂钩型养老”,最典型的是美德法,由国民自己选择是否参与,不强制,不设上下限,强调养老待遇与国民工资收入以及税费缴纳额挂钩。

第三种模式, “国家福利型养老”,国民不需要自己缴费,全部由国家承担,首创是英国,日本、加拿大、挪威等国也在执行,但英国现在已经不这么干了。

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养老待遇高了、国家承担不起,也惯出了一批懒汉;养老待遇低了,国民又闹事。

实行过“国家福利型养老”模式的,还有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包括90年代之前的中国。社会主义国家中现在还采用这种模式的、可能只剩下朝鲜。

这大概是那位网友最希望的养老方式吧?您可以去朝鲜了。

这世界,没有完美的养老体系

上面所说的这三种模式,都不是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从这三种模式中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模式。

9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前苏联养老体系,大锅饭制度,导致了生产力低下,这是事实,无论你承认还是不承认。

90年代之后,我们逐步实行了双轨制,即:公职人员依然沿用之前的国家福利型养老制度;而企业,综合了三种世界主流养老保险模式、实施了混合型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

2014年,我们又实行了并轨,这是一大飞跃!

虽然网友们还在喋喋不休地吐槽2014年之前公职人员的视同缴费,但那已经是历史,我们能改变历史吗?显然不能!

一种政策的改变,远不像网上吐槽那么简单。

我们不能否认2014年之前公职人员对社会的付出,所以,过渡期必须要有过渡办法,视同缴费就是办法。

过渡期结束后,一切都会走向正轨。

当然,视同缴费指数定多少可以探讨,这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运算,并不是我们网民吐几口口水就能做到的。

但,视同缴费必须存在!

中国的养老体系比其它国家更全面

再来讨论一下2014年之后中国实行的养老体系。

“强制、互济、普及”,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三大特色。

“强制”,保证了那些目光短浅的人老了有口饭吃,也确保了用人单位必须承担其员工的养老责任;

“互济”,体现了国民之间、后人和前人之间的相互扶持、相互成全;

“普及”,是全民纳入社会保障,以前仅仅是公职和企业职工在保障体系里,现在又逐渐推广到农村,全民保障时代不远了。

对于“强制”这种特色,我想,大家不会有异议。

关于“普及”,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农民养老问题,我会专门再写一篇文章,这里暂不讨论。

有人可能会质疑国民之间的“互济”是否存在,我告诉你, “互济”是事实!

我们现在的缴费基数是60%到300%之间,相差4倍,但事实上两者之间的养老金相差远不到4倍!

不要用15年工龄和40年工龄比退休金,那是个伪命题,那样比的话差15倍都应该。

我们应该用相同工龄、相同起始工作日期的人去对比。

大家都知道,企退养老金主要有三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我只比其中一项,基础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x工龄x1%x(1+全程缴费平均指数)/2

大家看出来了吗? (1+3)/2=2、 (1+0.6)/2=0.8,基础养老金最高和最低相差只有150%、而不是400%。

多交了400%的社保、只多拿了150%的基础养老金,多出来的钱进了社保池,这难道不是互济?

在我看来,目前中国实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大方向上,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全面的养老体系,是分配制度的延伸,也兼顾了低收入群体;细节上,还需要更多地考虑人心和人性,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身在中国,你应该幸福

测量仪器 上海

光学影像测量仪

影像仪器og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