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替代率逐年下降,年轻人养老是“悠哉”还是“忧哉”?-目前中国养老金替代率是多少

频道:理财经验 日期: 浏览:0

近日,

上海一对夫妻存300万决定退休的新闻,引起众多网友的讨论

。而不久前的两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议题也被频繁提及,成为本届两会的重头戏之一。养老涉及千家万户,

牵一发而动全身,是真正的民生之本

来源:百度

因此, “十四五”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多项重磅养老政策密集发布。由于人口结构调整的“进行时”正加速推进,社会面临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挑战,

可以说从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未来十几年即将到来的改变

从数据上来看,我国的老龄化来势汹汹。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

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8亿,占全国人口的19.8%,预计到2035年将增至4.2亿,占比将超过30%

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因此,“如何养老”便成为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而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

养老是”悠哉“还是”忧哉“,很大程度取决于如何规划这件事

01

80、90后养老:提早规划尤为重要

就在之前,中信证券一篇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2025年实施,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的文章,引起热议。

网上有评论说,“80后真是‘倒霉蛋’,赶上‘独生子一代+少子化一代+延迟退休一代’,上有父母要养老,下没子女帮养老,自己老了还碰上养老金不够,得多干5年才能退休。”

吐槽归吐槽,问题已经出现需要面对,提高个人意识,积极提早做好养老规划,这不是一件随便聊聊的事,而是要经过长远规划及慎重的考虑

年轻意气风发的时候,觉得养老话题,还太遥远,在真正进入老年之前,很难去关心老年之后的规划。

等到真的老了,临退休了,再仓促规划,是完全来不及应对的

因此,

赶早不赶晚,趁年轻提早规划布局个人养老,不是说说而已,是紧迫而现实的行动

。也许目前你省下只是一杯咖啡,一件衣服,一台笔记本,可到了晚年,

通过不断的投资和增值,这笔资产会成为你踏实的“依靠”

养老理财是真正的长周期投资规划。

这里的长期不仅是指持有期的“长期”,更指立足当前时点能考虑到事物更“长期”维度的变化因素,进而提前做出判断和行动,我们的养老筹备也正需如此。

02

准备多少钱才能体面过上退休生活?

首先来学习一个关键词:

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

事实上,退休前要存多少钱,才能维持体面,因生活方式不同,具体金额是人各有异的。国际上给的标准是,替代率范围在70%~85%。

也就是拿到手的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70%以上,生活水平就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而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指出,

55%的养老金替代率是警戒线,低于55%,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就会严重下降

也就是说,如果您退休前的工资是1万元,退休后的收入如果没有达到5500元,那么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

但你肯定会问,我们的养老金不是一直在涨吗?没错,根据《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截至2021年,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实现“17连涨”。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上涨幅度均为5%,2021年上涨幅度调整为4.5%。

但,小九还是要指出,表面上养老金在逐年上涨,但国内的养老金替代率却并不高,且还有连年下滑的趋势,下文我们会继续讲到这点

03

我国养老金替代率是多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的消息,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9854元,对应月平均工资为6654元。而当年人社部公布的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约为2900元。

以上文数据来看,我国企业职工的社保养老金替代率粗略估算为:(2900/6654)*100%=44%。

显然,根据建议标准,我国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已经偏低了。

另外,从下图可以看出,

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处于逐步下降趋势

在《2020-2026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一文中也曾指出,

预计到2050年养老金替代率会骤降为20%左右的水平

也就是说,当养老金替代率降为20%的时候,如果你退休前每月工资收入是1万块,退休后社保每月只能派发1万块的20%,即2000块,相当于工资被打了2折。

明明养老金已实现多年连续上涨,为什么养老金替代率反而下降?

小九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

这是造成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因为青壮年人口数量减少,65岁老龄化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而我国养老金来源实行的是现收现付,也就是以工作的一代人缴费来养活退休的一代人。随着出生率断崖式下跌,现在交养老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要需领取养老金的人却越来越多,

那么每个老年人的“赡养”需要“一个多甚至几个年轻人”,养老金替代率因此也高不上去

2、养老金涨幅没有工资及物价涨幅大

养老金虽然在上调,但是和工资及通胀比起来,每年上涨的幅度也不大。随着养老保障需求持续提升,养老金的上涨速度已经严重滞后,这也导致了养老金替代率逐步下滑。

3、养老金来源单一

我国的养老金体系有三大支柱,公共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但目前整体而言,我国退休人员养老基本上只依靠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公共养老金。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来看,养老金在第一支柱中的置换率普遍不高,我国也不例外。但从第二支柱——

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来看,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

。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计划。几乎可以说缺失了第二养老支柱。

也就说,理论上我国的养老金体系有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但实际上,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计划,甚至员工有商业养老保险的人也是少数。

绝大多数人的养老现状,都仅靠第一支柱在“苦苦支撑”

综合来看,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

而根据国外经验,老龄化趋势一旦来临,没有“高峰”,只有“高原”。

因为当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30%后,这么高的老龄化水平并不会马上降下来,而是会长时间持续下去

。在国家步入老龄化之后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平均1个多甚至多个劳动力缴纳的社保,要承担1位退休老人的养老金,

供需矛盾持续紧张,对于现付现给的社保养老金系统来说,将形成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而这几十年,正是80后和90后领取养老金的时间

。了解了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年轻人的养老要提早进行规划。而且随着养老金替代率的持续降低,年轻人在退休后需要的资金需求将逐步增加。

因此,和上一辈不同,对如今的80、90、00后而言,稀里糊涂地活到退休,是一件危险的事

。面对如此局势,我们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养老一定要自己上心了!

那么,除了退休金,自己还要怎么准备呢?

富达国际提出过一条很简单直白的“退休储蓄黄金法则”:也就是说,希望在退休后维持退休前生活方式和成本的人,退休时(按照平均62岁退休计算)

需要至少拥有9倍于当时年收入的存款总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向个人账户缴纳8%的基本养老金外,还需要在25岁到62岁期间,每年拿出税前年收入的19%用于养老储蓄

根据“退休储蓄黄金法则”提供的基于年龄的储蓄进度表——如果是自律的人,那么在30岁时,他应该已经累积了1倍左右的年收入用于养老。到40岁,储蓄进度应该是4倍左右,50岁时是6倍左右,到62岁退休时刚好是9倍左右。

2020年富达国际和支付宝理财平台联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居民的养老意识连续三年呈现出提高的趋势

。随着居民财富增加,许多人已经开始进行养老理财规划,加入到养老投资配置的行列中来。

但是,面对诸多选择及满目琳琅的理财产品,很多人真正规划养老投资会无从下手。尤其是那些投资小白们,道听途说、盲目跟风还有可能引来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下面我们来说说居民财富配置一大利器——公募基金。

未来公募基金将是不可或缺的养老工具

随着个人养老金的大力发展,国家将公募基金列入了个人养老金的可投资范围之中,并对参与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022年11月4日,证监会发布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其中规定开展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的机构,应当坚持投资人利益优先原则,落实资产安全性、运作稳健性、投资长期性、服务便利性等基本要求,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确保业务规范、安全、可持续发展。

这是基金行业为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重要行动纲领

再者,

公募基金作为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中长期资金的配置力量,有助于提升养老金的长期回报。

尤其是权益类基金,在为养老金资产配置提供丰富底仓产品的同时,更有助于满足我们追求长期收益率的目标。

因此,

作为公募资产管理机构,我们相信,养老投资对于广大个人投资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财务安排,是贯穿生命周期的长期投资,更是关乎千家万户晚年生活幸福的家庭财富规划

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采用何种方式,是我们针对养老理财需要思考的问题。

既然是养老用途,那么,无论是产品风格,或是我们的投资方式,追求相对稳健十分重要。

基金的选择丰富,可以根据处于的人生阶段,选择不同类型最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在产品的组合配置方面,应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配置不同风险类型的产品。

俗话说,年轻就是本钱。年轻时,虽然积蓄可能不多,但是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因此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在其他方面同等的条件下,

一般来说比年纪大的人要高一些,可以选择相对潜在回报和风险都较高的基金。

中年阶段,财富积累要多一些,但同时负担也重一些,对风险承受能力则变小,

可以考虑潜在回报稍低,风险也稍低的基金。

老年阶段,相对来说对于风险承受能力最弱,在这个时期,

可以选择大幅降低权益类基金的比重,而配置一些风险相对较小的债基或者货基。

而在投资策略选择上,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是比较适合作为养老资金去进行配置的策略之一。

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要求投资的预期收益必须来自个股本身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简而言之就是“便宜买好货”,它具备一种“向下风险可控,向上收益可观”的高性价比优势

,是一种安全边际高、风险抵御能力的策略,比较符合养老资金配置的需求。

其次,在投资方式上,基金定投可作为普通人储备养老金的有效方式。

定期定额的投资既可以养成好的投资习惯,又能随着时间拉长积少成多,为养老储蓄一笔资金。

毕竟,养老金的积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定期投入,而基金定投就具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效果;再者,养老金需要长期投资、追求稳健,

基金定投本身就是一种“平滑成本、分散风险”的过程,适合进行养老金投资

;除此之外,养老金的积攒是一件需要坚持很多年的事情,没有良好的心态可能会功亏一篑,

定投更能帮助我们“纪律投资、回避弱点”,有助于我们以平稳的心态坚持长期投资。

总之,基金定投,是我们在年轻时逐步投资、到年老时候支取享受的一种相对简单和适宜的投资方式。

综上,是时候为自己选一款心仪的基金来提早最好理财规划了。

九泰旗下产品推荐:

九泰久益混合A(001782)

2022年四季度期末基金份额净值为

2.172元

,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

145.51%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19.94%

(来源于2022年第四季度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根据海通证券最新评级,

九泰久益混合基金被评为五年期五星产品

。(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截止日期:2023.1.31)

风险提示:材料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投资承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投资者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九泰久益历史业绩:九泰久益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于2017年1月25日成立,成立以来各会计年度的业绩如下:九泰久益A的份额净值增长率以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17年:15.75%/5.10%;2018年:-2.15%/-1.81%;2019年:33.83% /15.10%;2020年:29.23%/20.12%;2021年:45.99%/-1.71%;2022年:-14.15%/-14.48%。九泰久益C的份额净值增长率以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17年:15.43%/5.10%;2018年:-5.19%/-1.81%;2019年:32.95%/15.10%;2020年:28.98%/20.12% ;2021年45.72%/-1.71%;2022年:-14.34%/-14.48%。2019年6月25日起,九泰久益业绩比较基准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30%+中国债券总指数收益率×70%。”修订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国债券总指数收益率×30%”。基金经理历史沿革:2017年1月25日-2018年8月20日基金经理为王玥晰,2018年8月21日-2018年8月22日基金经理为何昕和王玥晰,2018年8月23日-2020年8月11日基金经理为何昕,2020年8月12日至今,基金经理为何昕和黄皓。

影像测量测试仪

3次元测量仪

上海仪器测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