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全球领先技术项目库创新!让“天眼”用上国产“视神经”-科技部创新基金网

频道:新闻热点 日期: 浏览:0

“中国天眼”FAST的动光缆承担着海量天文探测数据的传输工作,是“天眼”系统的“视神经”,既要能反复弯曲,又要能经受风吹日晒,技术难度很高。北京邮电大学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满足了设计需求,让“天眼”用上了中国自己的“视神经”。今天小编就来介绍全球领先技术项目库中的这项技术,一起来了解下吧!

北京邮电大学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动光缆研制与检测

该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CIIF大奖(目前中国唯一一项经国务院批准的工业展览会奖项)。

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0万次的光缆弯曲疲劳寿命试验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

项目负责人为林中,任职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资深委员、教育部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首席专家、国家通信电缆及光纤光缆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北邮华飞研究所所长。

林中一直致力于光通信领域的基础设备的研究,曾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中国光纤光缆性能检测学科的开创者之一。

北京邮电大学以其在光纤光缆领域长期的研究积累和检测经验,全程参与了动光缆的研制。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融合我国贵州南部的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的高灵敏度的巨型射电望远镜,是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是采用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技术 ,将万吨平台降至三十多吨,实现了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

在洼地周边山峰建6个百米高支撑塔,安装公里尺度的钢索柔性支撑体系及其导索、卷索机构、实现馈源舱的一级空间位置调整。

馈源舱尺度约10米,内装AB轴转机构和用于二级调整的并联机器人,补偿一级索的震动,实现馈源10毫米空间定位精度。建造地面至馈源舱之间的动力和信号通道,安全及健康监测系统。

其中信号通道采用的动光缆 , 其工作环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普通光缆,落差大,光缆长期处于运动弯曲的状态,还要保证设计寿命期间绝对安全可靠。

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用在“天眼”上的动光缆可经受反复弯曲、卷绕和扭转等机械性能和恶劣自然环境考验,满足了设计需求。

来源:河北科技成果展示服务中心

影象测量仪

ogp-cnc光学影像测量仪

ogp官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